|
365上市公司的前身是南京化工学院于1983年正式建立的应用化学系,由基础课部的四大化学教研组和腐蚀与防护专业教研组(招收腐蚀与防护专业,1974年)发展而来,1985年设置生物化工、工业分析专业,1989年设置应用化学专业,2002年设置化学专业(化工学院),2000年与数学教研组、物理教研组合并成立理学院。2015年4月由理学院的应用化学系和化学化工学院的化学专业合并组建365上市公司。 学院下设化学系、应用化学系、化学教学实验中心等教学单位,以及先进化学制造研究院(IAS)、水处理技术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氟化学应用技术研究所、化学生物学与功能分子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学院拥有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3年)、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21年)、材料与化工专业博士点(2021年)、应用化学二级学科博士点(2001年),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06年),应用化学(1981年)、有机化学(2003年)、分析化学(2006年)等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材料与化工(2019年)二级学科专业硕士点,以及化学(2002年)、应用化学(1989年)等2个本科专业。化学学科获批“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化学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020年),应用化学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学院牵头的“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为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建设点。在“2025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应用化学”和“化学”两个专业分别获评A、B+等级,分列全国第26、50名。学院支撑建设的化学学科继续保持在ESI全球排名前1‰(2021年1月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排名世界第121位。2025年9月上升至0.026%,全球排名第56位,全国第27位,江苏省第3位)。 学院拥有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分中心、省级化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智能医用传感材料与器件、石油和化工行业水处理化学品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水化学与工业水处理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也是江苏省农用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和江苏省水化学水处理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 学院现有教职工138人,外籍全职教师2人,其中专职教师109人,正高46人,专职教师博士化率98.16%,具有海外经历占比72.48%。拥有国家级人才5人次,江苏特聘教授4名,江苏“外专百人计划”1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一、二、三层次6名,省杰青2人,省优青4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4名、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5人、江苏“双创人才”2名,江苏“双创博士”17名。学院汇集了来自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纽约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杰出学者。 学院以化学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深化理工创新人才培养。拥有省级基础学科“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点,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分别为国家、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无机与分析化学》等一批省级一流课程,以及《分析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微型试验》《化学类专业实验(双语版)》等省重点规划教材十余部。教师获得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高校教学微课大赛、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教学研究成果奖、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20余项,获评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发表教学改革论文100余篇。本科生创新创业类竞赛参与度100%,发表SCI论文20余篇,国家级化学实验创新竞赛一等奖2项,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类竞赛获奖40余项。 学院坚持“四个面向”的科研战略导向,以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加强有组织科研,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学院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110项,省部级项目100余项,企业项目10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1500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10余项。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000余篇,包括Science、Nature子刊、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高水平论文600余篇,获得国内外授权专利200余件。 学院秉持“党建引领促发展”理念,通过优化考核体系、深化理论学习、建立功能型党支部及校企党建联盟等举措,推动党建工作与学院事业发展深度融合。近五年来,学院党委顺利完成省级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验收工作,构建“党建+”五位一体工作格局,建成校企“产学研一体化”特色党建平台;获批学校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学院及首批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点建设单位,并以“优秀”等级通过验收;发展党员250余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凸显;获评新闻宣传、就业工作等多项先进集体称号;立项实施多项书记项目与党员攻坚队计划,引进多层次人才队伍,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政治保障。 学院深化“爱与服务”理念,构建具有化学学科辨识度的“思想铸魂-专业强基-管理赋能-发展护航”四位一体的学生教育管理体系,聚焦红色文化铸魂育人,深化“三说三行”促进学生发展。学院连续主办20余年的“创新杯”实验技能大赛以及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水处理实验创新大赛、仪器测试大赛,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学生科技活动品牌。目前,全院在校生1662人,其中本科生926人、博士研究生97人、硕士研究生639人。本科生升学率超40%,录取院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亚利桑那大学、哥本哈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毕业生就业去向包括中石化、中石油、金陵石化、扬子石化、万华化学、正大天晴等化学领域知名企业。 展望未来,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一流化学学科建设,守正创新,协同发展,力争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创业型365上市公司。(2025年9月更新) |